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

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专家观点】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河、船、桥”
发布人:申一君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5月28日05版     时间:2024-05-31     浏览次数:次

毛泽东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河、桥、船的关系生动地说明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笔者借此分析我国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任务和方法。

关于“河”的分析

“河”是问题,要过河首先得认识河,这是前提和根本。

一要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中寻找切入点。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在其著作中的生产力有时指人的生产能力,有时指社会生产力。从微观角度来看,谈论社会生产力须落到某个具体生产力上,如科技生产力。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细化为“既定行业生产力—行业企业科技力—行业企业管理模式—行业企业生产关系—行业新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因此,服务企业科技力发展是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

二要立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寻找着力点。职业人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三者的关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人是职业的主体,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处于不同经济社会的人具有不同“技艺智”授受需求,职业教育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教育类型,是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拔尖创新型人才,还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阵地,为企业科技力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

三要因地制宜聚焦人才培养全过程寻找发力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新质生产力的变化根本在于人的综合素质、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及人使用工具的变化,其实质是人的变化及其衍生变化,其内核是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方式创新。面对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质劳动者需求,高职教育有哪些差距?“河”具有普遍性,贯穿事物发展全过程,但具体到每所学校,“河”又具有特殊性,如“河”的宽度、深度和水量等,这些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优势环节作为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发力点。

关于“船”与“桥”的选择

“船”和“桥”都是过河的办法,前者速度快、见效快、顾当前,后者工序繁、见效慢、利长远,两者内核有机统一。为此,应选择: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需充分发挥办学主体的自由探索精神,自下而上推进,这是“船”。同时,创新有利于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和政策,这是“桥”。落实到高职院校,就是要依据职业教育基本办学规律来探求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治校理念、模式和手段,同时又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和反思,有效避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

二是坚持系统推进与单点突破相结合。“建桥”是个长期工程,等桥过河容易错失机会;“撑船”是短期突破,只顾撑船不利长远。我们必须按照新质劳动者和新质生产资料要求,系统推进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模式变革和能力提升。对高职院校来说,首先需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本质,充分理解任务的统领性;其次要找到自身的关键发力点;再次要逐步在全校构建一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势”,只有这个时候才具备整体推进的条件。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如何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问题。人才培养是系统性工程,在把握新质生产力“创新”这一属性的基础上,高等职业院校要把行业企业新技术、新规范、新产品和新趋势分析清,把学校自身情况梳理明,因地制宜,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顺利“过河”的途径

认识了“河”,分析了“船”和“桥”,如何选择“过河”途径?综合考虑,以边“撑船”边“建桥”最佳,这样既顾当下,又利长远,具体如下:

一是开设微课程和微专业。学科专业设置是顶层设计、是长远战略,是“桥”。以学科专业设置整体调整来适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生产生活变化是不现实的,不调整又会造成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开设微课程和微专业形式来应对短期变化,针对产品新变化开设微课程,针对技术、技艺、规范和岗位新变化开设微专业。微课程、微专业是“船”、是战术、是量变,学科专业整体升级是“桥”、是战略、是质变,只有经由量变的积累,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二是构建基于职业知识的课程体系。职业人培养是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任务。面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职业变化,应加大对包括职业基本知识、职业技术知识、职业工程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在内的职业科学研究,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开设新课程,构建基于职业知识的课程体系,将知识与应用“二分”的人才培养逻辑转向知识与应用统一的人才培养逻辑。单门课程是“船”,课程体系是“桥”,这是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又一“船”“桥”结合。

三是实施综合技术教育。新质生产力时代,信息文明发达,社会各系统互联互通度高,各主体交互多,创新速度快、变化快,对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要求高,须推行综合技术教育,以夯实学生将知识再情境化的能力。这是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

四是推行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普通高等教育依知识体系建设专业,而高职教育依岗位群建设专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是创新,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规范,高职教育不仅要将专业建在岗位群上,还要将专业建在一定的知识体系上,这样才能有效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是高职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桥”。

(作者:楚金华,系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