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

媒体聚集 网站首页  >  媒体聚集  >  正文

《中国冶金报》:新模式培养市场抢手人才
发布人:     资料来源:     时间:2008-06-02     浏览次数:次
新模式培养市场抢手人才
                                ——记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冶金报》记者  张欣民
 
        毕业即待业,这是许多大学生乃至研究生面临的困扰。而高级技工严重断档,却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困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正在打开这一尴尬局面。2004年,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河北工院)的高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4%(不含专升本和自谋职业)。每年的毕业生还没出校门,就已被企业“抢购”一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院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就业率呢?
        河北工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河北冶金职工大学和河北省冶金工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一所公办省属高校。由于国家体制的改革,原上级主管部门河北省冶金厅撤销,学校的毕业生成了无人安排的“弃儿”。学院认识到,只有以高的就业率,才能吸引考生,扩大招生,拉动学院的发展。
        转变是大胆的。其中最突出的是河北工院的专业设置不是由学院来定,而是由企业的厂长、车间主任、工程技术人员来定。先确定企业现有什么岗位,将来需要什么岗位,学院再设置什么专业。各系部还成立了有企业领导、专家、工程师和学院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专业论证,仔细分析各专业培养目标必备的知识能力结构、岗位职业素质,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经过几年的建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环境工程、数控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化学工艺等7个专业成为河北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学院已有各种不同的专业60多个。 
        专业设定后,工院请来企业的厂长、工段长、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各个岗位应该掌握什么理论知识,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具备什么素质。老师再根据要求编写教材,最后由企业审定验收。有些教材还是针对某一企业、某一岗位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参加大量的实习实训,现已有一批稳固的实习基地。学生在生产现场实习中,要顶班顶岗、实际操作,并要达到中等以上技术岗位操水平。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要取得“两证”,即专科毕业证和不低于中级工的操作证。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一位在轧钢厂工作了十几年的高级工程师在应聘中这样陈述:“我在学校学的是本科,到轧钢厂后却不知道什么是导卫装置,许多知识还要从头学。而有些知识在课堂里讲几天也弄不明白,到了现场一看立刻就清楚了。过去的传统教育与实际脱节太厉害了。我有在一线工作的经验、教训,最知道一线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掌握什么样的技能。”
        现在,既是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又是讲师的“双师”占了该学院教师的一半以上。由于学院与企业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学院就是为本企业在培训人才,企业的许多先进技术装备,甚至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也对来实习的学生、教师开放。老师在实践中,通过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此外,学院每年都选派教师到高校或企业进修或参加技术培训,有的还被派到国外进修。
        记者注意到一位系主任介绍的毕业学生工作业绩:唐山建龙新建的中宽带生产线三分之二的操作工人都是河北工院的毕业生。
        现在,河北工院的毕业生分布在包括首钢、济钢、莱钢、宁波建龙在内的全国各地的钢铁企业。—个企业曾经找过6/1、学校为自己培训员32,经过上岗检验后,差距立刻显现出来。他们说,河北工院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而且心态好。后来,这个企业把再培养的400多名员工全部放在了河北工院。
       高质量的就业率为河北工院带来了大量的报名考生。去年,第一志愿报考河北工院的考生有9600多名,录取分数线高于河北省52分。目前,学院各类在校生有10952人,其中全曰制学生8637人。
                                                 摘自《中国冶金报》2005年5月10日第四版